作者简介
译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积极投身新
文化 运动 ,成就斐然,被鲁迅誉为“
中国 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
德国 ,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获得德堡大学
哲学 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
社会 科学 院
外国 文学 批评等。
里尔克(R
ai ner Maria Rilke,1875—1926),生于布拉格,青年时代曾在慕尼黑、柏林、巴黎等地从事
写作 ,此后不停游历,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
诗歌 史上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卷一 收录冯至先生翻译的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格奥尔格、里尔克、布莱希特等诗人之作及民歌。歌德是魏玛
古典 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本书收入了他最著名诗作如《普罗米修士》、《浮士德》选段等,以及译者代表性研究作品《浅释歌德诗十三首》。海涅是19世纪重要的德国诗人,本卷收入《海涅诗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
童话 》和《集外诗八首》。布莱希特、荷尔德林、尼采知名的身份是
戏剧 家或哲学家,但其诗歌亦蕴含了深厚的意味。格奥尔格为20世纪五位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是20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创造了
现代 诗歌
艺术 的巅峰,深深影响了中国几代诗人。卷二 收录《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审美
教育 书简》。前者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书简。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
两性 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
生活 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后者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
丹麦 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
法国 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审美中的诸多论题,认为要改革国家,获得
政治 自由,必须首先改善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政治问题的解决必须假道
美学 问题,人们只有通过美才能走向自由。卷三 为歌德长篇
小说 《维廉·麦斯特的
学习 时代》。维廉·麦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出身于市民阶层之家,但不满于市民阶层的平庸和唯利是图,寄希望于通过戏剧艺术和美育来改造社会,并与伶人马利亚娜相恋。在与马利亚娜遭遇误会后,维廉四处漂泊,遇见形形色色的
人物 。维廉最初寻求戏剧艺术,而最终得到了
人生 艺术,成为不断追求
人性 完善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探求者。卷四 收录冯至翻译的《歌德年谱》《哈尔茨山
游记 》《远方的歌声》及集外译文七篇。《歌德年谱》为德国俾德曼编,冯至译注,详细考证了伟大诗人歌德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展现了一代文豪生活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哈尔茨山游记》是海涅早期
散文 代表作。《远方的歌声》描写了捷克小山村中的村民通过一台收音机了解到
西班牙 内战的情况、支持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
故事 。集外译文收入冯至发表过,但生前未收入其各类选集的译文,包括短篇小说、凡·高书信、克尔凯郭尔随感等。
下载地址
夸克资源精选合集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