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纪志刚,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 史与科学 文化 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 数学 史学会理事长、 中国 科学 技术 史学会常务理事。承担国家 社科 基金 重点课题、 教育 部 哲学 社会 科学基金课题。应邀在 德国 柏林工业大学、 爱尔兰 根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与讲学。主要从事科学史、数学史、中外数学交流史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郭园园,1981年生。中国科学院 自然 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6年起师从徐泽林教授攻读数学史,2009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起师从纪志刚教授继续攻读数学史,201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理学 博士学位。2013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主要从事 阿拉伯 数学史研究 工作 。
内容简介
自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流即绵延不绝, 古代 中国和 印度 的数学知识随之传入阿拉伯,进而西传 欧洲 。16世纪末,耶稣会士乘船东来,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带来了 西方 的数学知识。这样,沿丝绸之路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构成了东方与西方伟大相遇的“ 历史 的闭环”。
《西去东来》依据对古汉语、梵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等古代数学原典文献的深入解读,通过典型问题和 算法 的比较分析,力求阐明不同 文明 数学知识的创造特点、文化特色及其社会作用,深入考察中国、印度、阿拉伯和 中世纪 欧洲数学知识相互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过程,着力分析东方数学在促进欧洲数学算术化和算法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在西方数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数学的内容、 方法 乃至 思维 方式发生的重大转变。《西去东来》通过探索波澜弘越的历史长河 中东 西方数学知识的交流途径与融合方式,揭示出正是不同文明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互鉴”,推进了东西方数学文化的不断进步。
纪志刚,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部哲学 社会科学 基金课题。应邀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根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与讲学。主要从事科学史、数学史、中外数学交流史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郭园园,1981年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6年起师从徐泽林教授攻读数学史,2009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起师从纪志刚教授继续攻读数学史,2013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要从事阿拉伯数学史研究工作。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